2024年5月27日,由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组织、成都工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巴蜀话增材”系列沙龙活动005期——“向‘新’提质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在学院图文信息中心11楼110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增材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策略及高职本科专业方向建设,旨在汇聚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增材制造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路径,并深入讨论学生就业和企业岗位需求等问题。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承办方,也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吕高在交流会上介绍了学院在增材制造领域的校企合作成果及拟开设增材制造专业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院将积极采纳与会专家的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为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本次沙龙活动紧密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在个性化、复杂结构制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快速实现“设计”变“产品”的特点,针对航空航天、生命健康、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应用,深入研讨了增材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策略。活动邀请了省内外多家知名科研院校、机构和增材制造生产加工企业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企业负责人近35人参与,共同为增材制造产业的未来献计献策。
在热烈的研讨中,与会者围绕增材制造专业的发展趋势、人才培养需求、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苟马玲教授作为专家团首席专家,提出了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强调要面向3D打印的未来需求来实施,并围绕装备、材料、软件、应用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发相关课程。
专家们普遍认为,增材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增材制造技术和理念,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企业也提出了对增材制造人才的岗位需求。企业代表表示,他们更看重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熟悉行业标准和流程、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人才。因此,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实习实训、课程开发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
此外,与会者还就如何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他们认为,学院应建立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机制,定期邀请企业代表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需求;同时,学院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竞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增材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立增材制造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建设方向。学院将向‘新’提质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增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