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跨国工程集团蒂森克虏伯提交了一份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地区增材制造潜力的白皮书。该文件提供了关于所有十个成员国增材制造状况的见解和观点,预测到2025年该行业将产生1000亿美元的增量值。
标题为“增材制造:为东盟增加增长机会”白皮书由蒂森克虏伯与新加坡的专家和合作伙伴以及德国 EOS和国家增材制造创新集群(NAMIC)合作开发。该研究由蒂森克虏伯完成,作为其在2019年初成立的新加坡AM技术中心中心正式启动的提议。
Thyssenkrupp亚太地区总部首席执行官Jan Lueder评论道:“正如我们的研究表明的那样,增材制造为东盟地区的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并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只要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继续建立意识,并为增材制造的采用和发展提供支持性生态系统,增材制造肯定会成为推动东盟增长的创新解决方案。我们在新加坡找到了这样一个生态系统,这是在德国以外建立我们第一个增材制造技术中心的关键原因之一。“
AM在东盟地区的潜力
蒂森克虏伯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提供工业制造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钢铁和工程领域。在3D打印方面,该公司此前曾与新加坡国防科技局(DSTA)合作,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以探索海军应用的增材制造和数据分析。在推出新加坡AM技术中心之前,该公司还在2017年开设了一个同名的德国中心,配备了EOS 3D打印机。
“我们在德国的增材制造技术中心一直处于AM的许多创新的前沿,”Lueder先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新加坡中心为亚太地区的客户带来这些重要且具有变革性的创新。”
蒂森克虏伯关于增效制造在东盟的潜力的白皮书在增材制造目前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时期到来。根据该研究,东盟仅占亚洲增材制造总支出的5%至7%,估计2019年为38亿美元。
但是,蒂森克虏伯强调了东盟增材制造市场的巨大潜力。这是因为制造业占该地区GDP的20%,同时雇用了近5000万人。该公司表示,在不久的将来,规模庞大的劳动力规模将增加三倍。如前所述,增材制造业可产生的1000亿美元的增量值预计也将影响东盟预计的实际GDP从1.5%到2%。
关于今天东盟增材制造状况的信息图表
预计增材制造将产生大量减少东盟对进口依赖的机会。根据这项研究,增材制造可以帮助制造业更接近消费,影响至少300亿至500亿美元,并将对进口的依赖减少高达2%。它还有助于培育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东盟在汽车,电子和化学品等全球价值链中的表现和竞争力。
最后,蒂森克虏伯得出结论,增材制造可以使东盟地区推动其工业4.0和技能开发重点,同时促进当地企业家精神。这可能导致到2030年为该地区建立300万到400万个AM工作岗位,并加速该地区在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和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增长。
这些国家为东盟的AM铺平了道路
蒂森克虏伯进行的这项研究还详细介绍了东盟十个成员国展示的不同程度的增材制造采用情况,因为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建立利用该技术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技能。
目前,新加坡处于领先地位,占东盟增材制造市场总量的40%。新加坡AM采用的一个例子可以在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发起的联合工业计划(JIP)中看到。JIP旨在加速该国在海运业中增材制造的应用。
新加坡之后是马来西亚和泰国,它们共同贡献了下一个40%的市场价值。例如,马来西亚的增材制造业的发展部分由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承担,该局是一家专门从事制造业的政府机构。它与英国航空航天供应商GKN Aerospace合作,在柔佛州开设航空发动机研究和维修设施。新网站专注于3D打印在维修和研究中的应用。
该研究还表明,在该地区开展更广泛的技术接受的关键在于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以及对增材制造,其使用和商业价值的理解。
“增材制造采用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而是当今缺乏技术诀窍,这是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深厚的AM专业知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地方,”蒂森克虏伯地区首席战略官、亚太区总部和白皮书的作者之一Abhinav Singhal先生评论道。
“我们相信所有利益攸关方 - 政府,企业,研究机构 - 应该共同努力,并利用增材制造的潜力,真正改变地区的产业,实现我们共同的增长和发展愿景,而现在是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