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四川增财制造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 建立增材制造产业学院有哪些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2.10.26    新闻来源:南极熊3D打印网   浏览次数:
来源:弘瑞3D打印

近年来,我国各中高职院校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深化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推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升级。


增材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先进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超越并颠覆了传统制造技术,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别材料的成型,适用于几乎所有尺度零件的成型,个性化制造、新产品的快速开发、传统技术难以制造的零件、高性能成形修复,通过创新设计显著提升产品性能(轻量化、一体化、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模式与供应链。采用增材思维,可以模糊设计/工艺/制造之间的界限,使三者之间不再是因果与顺序关系,而是互为激励的活系统。

一、增材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一)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产品种类繁多、产业关联度高、技术与资金密集、吸纳就业能力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国防现代化的保障。我国制造业专业门类齐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并在全球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产业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从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装备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变。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其主要发展方向归纳为三个:

(1)高精度高端制造技术为精密级——纳米级趋向的精确加工。
(2)以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为载体的“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其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快速推广。
(3)智能制造、产品集成制造(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大量生产应用。可见,增材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支撑,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这使我国制造型企业必须紧跟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快推广和实施增材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因此,这就需要大量掌握增材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在创新、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以满足制造型企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创新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处于标准产品大量需求和个性化、多样化创新需求并存的局面。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标准产品的专业化分工、管理科学化、精益化及自动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先进行企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以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制造早日进入柔性、智能、敏捷、泛在的制造与服务的新时代。

(三)有望推动服务制造强国建设
在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方面,为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新能源汽车维修等专业。这是对培养增材制造专业人才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突破。


从增材制造专业招生上看(如下表),未来3年,增材制造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呈现金字塔型,中职占比49.8%,高职专科占比35.2%,高职本科占比15%。中职2020年和2021年招生相比较2019年,增幅分别为32%和22%,高职自2021年开始设置增材制造技术之后,招生人数上达28%。

2019-2021年中高职增材制造专业或方向招生数(单位:人)


直接面向增材制造开设的中职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招生数676人;2020年招生数2304人;2021年招生数3811人。高职增材制造技术专业2021年首次招生465人。

近3年直接对应增材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从就业方向上看,经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底,我国增材制造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为2万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科研型人才占比最高。由于增材制造技术和行业的特殊性,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将增材制造从业人员分为技能型人才、科研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类。
其中,技能型人才是指具有某一学科专业基础,又能将这一学科的专业基础与增材制造技术充分融合的人才;科研型人才是指主要从事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发、工艺技术优化、设备开发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人才;管理型人才作为增材制造技术与市场能力的汇总者,是增材制造行业的管理型复合人才,需要对增材制造产业链有着全面的了解。

经统计,当前企业从业人员存量构成中,科研型人才占比最高,达到43%;其次是技能型人才,占比39%;管理型人才占比最低,仅为18%。这也说明,增材制造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大量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

二、增材制造技术教学及人才现状

增材制造专业的正式推出,有望可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增材制造行业对于增材制造产品设计、设备操作以及后处理等相关内容人才的需求。目前,增材制造工程相关专业和课程只在部分中职院校中开展,高等教育中涉及该领域的课程只是开设了增材制造介绍类课程,对其进行简单的科普,形成系统化教学还需各界共同努力。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授课内容减少科普性内容,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增材制造技术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范畴,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个技术或者某一个生产过程。此外,减少科普性教学,在技术层面要有新拓展,深入探索以及启发学生进一步地学习“为什么”和“怎么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相对于机械、车辆工程、互联网等,增材制造课程由于专业教师较少,所以对于专业新型学科课程体系制定过程相对缓慢,现阶段各学校有潜力打造出一批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出众、以及事业心强的专业性教师。

2.授课内容增强丰富性,紧贴生产实际,提高学生对课程认知和重视度
对于增材制造课程来说,实际内容需要结合大量的上机实验来同步进行。但目前受限于设备、场地以及安全等因素,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晰,课后也无从去练习和巩固相关知识。一些学生认为这类课程难以对将来在该领域从业形成实际的指导作用,课程认知亟待加强。在3D打印设备建设方面,现有的试验设备无法满足大量的上机需求,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设备,进行一些简单的“建模—设置—成品打印”一系列的流程。

3.授课内容固定,要促进其与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支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实现快速云生产。如果将其与5G技术、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增材制造能够实现远程模型设计、云端数据上传下行以及自动化生产,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然而,目前主流高校开设的增材制造相关课程受限于所在专业,需实现交叉学科授课,来结合讲授增材制造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领域方向,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让学生学有所专,习有所长,未来能够轻松胜任增材制造相关工作。



(二)人才现状
1.中高职院校专业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领域的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规模偏小,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的后备人才相对紧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增材制造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模具、机械等相近专业课程相混现象;师资队伍、实训教学等方面的教学资源配置不足问题。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建设体系欠缺系统化设计,难以保障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阻碍了专业的发展。

2.企业人才现状
通过调研增材制造技术代表企业(杭州先临科技、北京太尔时代、湖南华曙科技等)发现,企业现有增材制造人才来源,38%依靠企业自身培养提高,36.5%为院校招聘,25.5%为社会招聘,其中大多由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相近专业转型。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从实践能力,目前企业从业人员都很难满足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针对专业人才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对接;强化专业的师资、实训资源建设。

三、增材制造产业学院是高质量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皿”
(一)产业学院运作模式
产业学院,将集合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和政府三方力量,共同制定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其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从事某项工作的岗位技术,工作和行业内所应具备的职业资格,以及德育素质五大维度。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标准将制造业企业技术要求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善长久以来仅从教学大纲出发评价标准和模式,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水平以匹配企业的岗位职责与技能。



在院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三方共同参与下,产业学院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融为一体,教师与师傅为一体,学生与员工为一体,作业与产品为一体,使教育服务于产业,以产业引领教育,使人才技能提升符合产业发展要求,以人才推动创新,使创新驱动区域产业发展,真正构建起以人才链为核心的,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四链”闭环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增材制造产业学院的重大优势
1.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产业学院从某种角度说是一个跨界组织,兼有高效优质资源与企业优质资源,其中不但有众多高端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还有先进的机制资源,这些为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增材制造产业学院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可以发挥产业学院中企业在实践育人的前瞻性优势,不至于让学生学习一些过时的陈腐的或面临淘汰的技术知识或技能。另一方面,增材制造产业学院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供需变化,调配产业学院的资源、确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上的关键作用。增材制造产业学院按照市场经济状态下组织机构运行的规律,减小运营成本及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充分发挥其优势。

2.独特的专业集群
专业群是指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建设专业群的基础是校企充分融合,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因学校与企业关系松散,很难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群,不能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增材制造产业学院从本质上讲是增材制造专业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具有建立专业群的先天优势。
由于目前和高校共建产业学院的企业多为区域的龙头企业,代表区域甚至全国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研发实力,因此产业学院所建立的增材制造专业群是聚焦于时下最为先进的新业态,具有超前的战略思维,前途广阔。



相关业内专家、技术骨干或组织直接参与到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检测全过程,将高校的知识传授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美地结合起来,简化了校企沟通协调过程,使各类人才培养要素得到优化,再经过教学大纲、教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内部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尽量把增材制造专业群中的学生编排在同一校企合作单位、实训体系之中,并结合小专业特点精确分工,这既有利于实现学科专业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增材制造专业群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总之,专业群的建设实现了增材制造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促进学生获得更加适用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也能获得切实提升。

3.高质量的毕业生和应用成果
市场是检验企业实力的试金石,是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终极标准。市场能否认可企业产品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而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兼有高校性质和企业性质的产业学院的竞争力不仅要体现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独特的专业群,更体现在高校的核心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
增材制造产业学院培养学生的直接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研发和产业人才需求。通过零距离的行业调研和企业直接参与,增材制造产业学院能够构建更合理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制订出更精准的职业人才能力标准,设计更真实的学习任务。而在实践和实习方面,产业学院的学生有种“在公司里长大”的天然优势,专业实践能力强。



所以,产业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合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人才以及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均会很高。而且,增材制造产业学院的服务是面向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科学研究应用性强,具有直接开展科技项目对接、随时调整科研方案等优势。这些有利于产业学院的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技术创新,产生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服务社会经济。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彭州公共信息网    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    
关于我们 合作单位 联系我们
协会简介
业务范围
组织架构
规章制度
彭州人才网
028-84560177
028-84560177
协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致和镇护贤西二路138号38栋
微信公众号:sczc2017
E-MAIL:sczc2017@126.com
Copyright 2006 - 2024  四川增材制造技术协会(www.sczcxh.com)  All Right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编号:蜀ICP备18029350号-1
在线咨询
<p align=left>离开 在线咨询
<p align=left>离开 在线咨询